心理学之书:《自驱型成长》
1、缺乏控制感是最让人有压力和紧张的事情。
2、人的压力分为三类:正向压力、可承受压力、毒性压力。
3、要做顾问型的父母。
4、借由父母,孩子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但他们并不属于你。
5、作为父母,能够做的就是:无条件地爱孩子,并且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归宿和保障。
6、家是避风港,家中不谈论不争吵家庭作业。
7、强烈支持孩子参与音乐有关的训练。
8、运动项目的选择:游泳、攀登、武术。
9、可能的帮助:保证孩子睡眠8小时以上;降低成绩或作业要求;减少手机时间;增加户外活动;告知而非说教;制定弹性目标;明白大脑工作原理;同情自我。
10、设定边界感很重要。只要孩子的选择不是特别不靠谱就行,哪怕这个选择并非你心中首选。
11、9-21岁的孩子决策能力相差无几。
12、告诉孩子:你就是你自己的专家。
13、作为父母,管理好自身的压力也是很好的解决办法。
14、只有焦虑的父母才会帮孩子处理家庭作业。
15、作为父母不可能在孩子面前掩盖焦虑等各种情绪。
16、兰花儿童和蒲公英儿童的特点不同。
17、非焦虑临在:专业术语,让家成为一个平静安宁的港湾。
18、欣赏孩子要由内心发出;不要惧怕未来;管理好自身压力;淡定面对;
19、安排独处时光,不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20、积极性是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东西。
21、对孩子成绩的奖励会降低孩子的表现水平。
22、鼓励孩子们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努力。
23、大鱼小池理论:在一个竞争不激烈的环境中更容易脱颖而出。即在一个小池中做一条更大的鱼。
24、彻底停工期:白日梦、冥想(正念)、睡眠。
25、深呼吸就是停工期的短期行为。
26、学会忍受孤独,享受独处,是童年期要学会的最重要 技能之一。
27、心智漫步模式(默认模式网络)。
28、正念:一种有意的、不加评判的对当下的觉察。
29、睡眠,是最彻底的停工期。
30、生命金字塔的基座其实就是睡眠。
31、夜班工作可能会导致癌症。
32、别把学校太当回事儿,这本身就是人生的重要一课。
33、学生的最佳学习环境:高挑战、低威胁。
34、家庭作业,要启发,别强制。
35、急于开发所带来的任何收益最终都会消失。
36、强烈的高强度健身训练。
37、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子游戏是孩子能体验到控制感的最好场所,关键是如何把这种控制感转化到现实中去。
38、新的技术带来的一个变化因是孩子们无法忍受哪怕是一分钟的无聊,也无法容忍一次只做一件事。
39、孩子们不停地查看手机其实就是FOMO: the fear of missing out。
40、在孩子的卧室中要移除所有电子产品。
41、要想驯服新技术,一要家长自己要先做到;二要理解孩子;三要回归自然;四要合作并告知。
42、在用餐期间或卧室不要有手机出现,客厅公共活动区域不能有手机出现。
43、练习一:有明确的目标,要让孩子自己设定目标;最好是个人最佳目标;当孩子的竞争对手是自己是更为有效,因为他可以有控制感,看到自己有某件事上越来越好是非常有益的。
44、练习二:理解大脑发出的信息,要给杏仁核加长一下引信。
45、练习三:要有备选计划。备选计划的思考能加强调节杏仁核的能力。
46、练习四:要带着同情心去和孩子谈话,只有在孩子愿意谈的时候再去谈。
47、练习五:动起来,多玩耍。
48、小脑是最不可能带有遗传性的大脑结构之一。经验是其良好运作的关键点。
49、没有一种情绪能像恐惧那样夺走孩子心中行为与思考的所有能力。
50、多多参加模拟考试,就能让不可控制的感觉消失,让人更有自信心。
51、每一次考试前都要给自己提几个问题以减缓压力。比如去考试的路上可以听听音乐;或者想一想考试其实都是有套路的,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考试前一天可以看电影或听音乐,好好睡一觉,接着上考场吧!
52、作为孩子如何与父母沟通:要知道父母是爱你的;听听他们说了什么;改变沟通方式;保持对父母尊重。
53、大学生是一个睡眠被严重剥夺的群体。
54、掌控感来自于一份付出就有一分收获。
55、大学期间的间隔年非常有效。
56、除了学习成绩,还有更多条路可供孩子选择。
57、告诉孩子:你只需要在你擅长的领域内保持领先就可以了,没必要和别人全面竞争。
58、成年人的共同妄想:孩子未来必须怎么样?
59、如果父母看到孩子在某一方面有火花,就抓紧浇一点汽油上去。
60、与其说把孩子推到前台,不如让父母隐到幕后。
61、人们会忘记你说的话,人们会忘记你做的事,但永远不会忘记你给他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