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之书:《园丁与木匠》


1、混乱是孩子生活的主旋律。

2、永无休止的“妈咪战争”。

3、PARENT其实不是一个动词,也不是一种工作形式,它不是,也就应该指向一个目标,即将孩子塑造成某种特定类型的成年人。相反,成为父母,照顾一个孩子,是成为一种深刻而独特的人类关系的一部分,投入到一种特定的爱当中。工作是人类生活的核心,我们离不开它。

4、友谊是在最黑暗的时候才最闪亮。

5、作为父母,最重要的奖励不是孩子的成绩和奖杯,而是与孩子一起生活所感受到的身心愉悦,以及孩子与你在一起的点滴快乐时光。

6、爱孩子的意义就是为他们创造一个丰富、稳定、安全的环境,这个环境充满变化,创新和新奇的元素,可供他们无限发展。

7、童年是一个天然探索期。

8、照顾孩子就像照顾花园,做父母就像做一个园丁。

9、我们的工作不是塑造孩子的思想,而是让这些思想去探索世界的所有可能;我们的工作不是告诉孩子该如何玩,而是给他们玩具,然后在孩子玩完后再把玩具捡起来。我们不能逼孩子学习,但可以让他们自己学习。

10、我们越是刻意控制饮食,就越不健康;想想让孩子拥有快乐和成功的未来,孩子就越不快乐。

11、和孩子一起做,而不是“照我说的做”。

12、一个稳定、安全的爱的基础要比与父母说话的细节更重要。

13、即使是最小的孩子,其实也能分辨出虚构和现实。

14、孩子永无止境的为什么,是在寻求好的解释,确实想要答案。

15、学龄前的孩子每小时要问75个问题,强大的好奇心。并且孩子对自己的问题是否得到充分回答非常敏感。他们回应一个不太明确答案的方式就是问另外一个问题。孩子们想从回答中对这个世界有更深入、更广泛地了解。孩子本能地问问题,我们应该允许孩子这样做,而不是教导他们这样去做。

16、孩子对父母的信任胜过一切方法,父母不必要为了让孩子得到想要的信息而有意识地控制自己说话的内容。成为一位稳定且可以提供可靠学习资源的照顾者要比成为一位直接教导式的照顾者更有价值。

17、孩子是在亲密的关系中,通过开放且充满活力的对话来学习的。

18、让孩子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很多不同的人是怎么做事的,是帮助他们通过观察来学习的最好方法;让孩子有机会与很多不同的人交谈,是帮助他们通过倾听来学习的最好方法。

19、打闹是一种社交演练,在小男孩的世界里,打打闹闹是友谊最明确的标志。

20、玩耍所带来的礼物是它教会了我们该如何应对意外。

21、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学习与考试成绩根本无关,而是要追踪周围世界的真实面貌。

22、集中注意力可能是成长的一部分,但广泛的注意力是童年的一部分。

23、确实有很多年轻的成人,他们非常聪明,而且知识渊博,但是没有方向。

24、经验会塑造大脑。

25、青少年其实只是有缺陷的成年人,应设立一项毕业制度(缓冲期)。

26、人类的阅读能力也是近几千年才形成的。科技之于孩子,就像阅读之于我们。

27、事实上,社交媒体正是当代青少年们用来逃离家庭压力的主要途径。

28、为人父母,而不是教养子女,是成为一座桥梁,沟通起过去和未来。为人父母,就像在园子里种花,旨在提供一个营养丰富、安全稳定的环境,让各式各样的鲜花茁壮成长;旨在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强大多样的生态系统,让他们自己创造具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29、互联网对下一代来说是时代的基石和根本,就像被我们翻烂的印刷书一样,代表了这个时代文明的顶端。

30、照顾孩子这件事本身就是有意义的,而不是因为我们未来可能会获得孩子的回报。

31、生不生孩子?想相宝宝灿烂的笑容是否能照亮你所有的不眠之夜?

32、生养孩子和做孤独中沉思的隐士能否共存?

33、当人逐渐衰老时,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

34、在当前很多成功的高科技企业都十分重视玩耍态度的价值,皮克斯公司大楼里则有许多秘密通道和游戏屋。

35、为人父母的成功在于养育成人的孩子能够自己做出决定。

36、父母和孩子里的故事里不只有悲伤,更有希望。父母给了我们过去,我们也会留给孩子属于他们自己的未来。